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:一所七院士,领军护山河
骑鲨瞰海志,唯以创新搏。孙聪院士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、我国航空领域的新一代领军科学家。他带领设计团队勠力攻关,将“不可能”变为“可能”。在研制歼15时,他敢为航空拼一把、搏一回,顶着巨大的压力,提出要使用全数字化三维立体发图,极大缩短了制造的周期。飞鲨2009年首飞,2012年在航母成功起降,实现了向海图强的伟大梦想。为了观察飞机着陆过程和飞机的动态响应,他冒着生命危险站在飞机着陆区附近进行近距离观测。他常说:“建设航空强国,是全体航空人未来30年的首要奋斗目标,抢占航空科技制高点,我们既要树立雄心壮志,更要脚踏实地。”
义鹘伴梦飞,增材印丘壑。王向明院士是航空增材制造专业领域的开创者、飞机结构设计专家,他专心飞机新概念结构探索研究,突破传统结构重量和寿命的极限束缚,打破传统结构“天花板”。他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开展鹘鹰设计工作,研究如何“好、快、廉”把飞机造出来,规划出独具特色的新机快速试制模式与技术体系。他常说:“做得时间久了,生活、兴趣、专业、家庭全都注入在这里面了。对于飞行器结构设计的探索已经融入了我的一生,这辈子只想做好这一件事。如果有下辈子,我还会选择飞机结构设计。”
纸短情长,七位院士的故事书不尽、讲不完,而他们只是沈阳所科研人员的缩影。自建所到现在,8000余名科研人员留下了奋斗的足迹,他们无一刻不将祖国航空事业放在心上,他们忘却了昼夜,献出了青春。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薪火相传,誓要让祖国的蓝天不再寂寞,让祖国的大地宁静祥和。
争气镇虎狼,育鹰楼兰破。杨凤田院士是飞机总体设计专家,善于处理和解决新机研制中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,强力推进型号组织管理。他的口头禅就是:“任务要上去,干部要下去。”年近花甲的他每次都亲临现场,夏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,冬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和刺骨的寒风,深入大漠戈壁,指挥现场试验。早晨6点多就进场,直到下午5点撤场,晚上组织进行数据分析,一试验就是几个月。他年逾古稀,依然致力于通用航空飞机设计,打开我国通用航空一片新天地,也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。他常说:“年轻人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是必须爱国,要择一事,忠一生,爱祖国,爱航空。”
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,是国家的财富、人民的骄傲、民族的光荣。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历经61年岁月沉淀,培养了七位院士,无愧“航空英才摇篮”的美誉。
本文转自:人民网-辽宁频道
直谏显忠诚,淡泊甘平默。管德院士是新中国飞机气动弹性专业奠基人,他始终关注国际前沿技术,解决了大量的工程设计问题。虽然气动弹性专业只是飞机设计中的一部分,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,他坚持原则、敢讲真话,敢于直面实际情况,陈述不同意见,守住了对科学坚持。他赴任民航局,通过系统整顿,提升了民航系统的质量和安全,为我国军机、民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管院士常说:“我不是科学家,我是气动弹性专业的工程师,我不敢谈什么科学理论成就,我的目标是尽力把工程实际中的飞机设计做好。”
无惧登险峰,洞见未来廓。李天院士是我国著名飞机气动力专家、隐身专业领域的开创者、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,主持领导航空预研课题的研究工作,是我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。远离“聚光灯”,甘坐“冷板凳”,他在这个领域一干就是几十年,不计名利,乐此不疲。他为战机披上了隐身外衣,为舰载机、四代机成功研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,却无人知晓。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,他仍在病床上听取工作汇报,直到护士提醒他注意休息。他常叮嘱年轻人:“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,发展好我们的装备,为我们国家的强大奉献每个人的力量。”
道阻步未停,砖瓦筑城郭。李明院士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、飞行控制专业领域开创者,青少年时期就参军入伍报效祖国,投身航空之后,由掌管飞机主动控制技术发展到对全机系统全面掌握。他在歼8Ⅱ飞机的研制过程中,开创了国内首个安装三轴自动驾驶仪的先河,后来又作为歼11系列飞机的总设计师,成功为我国研制了重型三代机。他在退休之后仍然坚持工作,风雨无阻,组织力量投入无人机领域,带出了一大批专家。对于培养后人,他坚持严格要求,建立导师梯队,出版《砖瓦集》传授经验。他常说:“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,活着就要干成几项事,尽到自己的全部责任。”
文章来源:《飞机设计》 网址: http://www.fjs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1/1043.html